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~
文|照雪下玉关编辑| 照雪下玉关
众所周知,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旅被誉为“中美关系破冰之旅”。正是因为这次访华,为之后的中美建交奠定了牢固的基础。
但尼克松访华之所以能够成行,源于1年前基辛格两次访华,双方做了足够的沟通。
不过鲜为人知的是,在基辛格正式访华之前,尼克松和他都在担心一个问题,那就是到了中国之后,要不要磕头呢?
20世纪70年代初,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,处于守势,而苏联则如日中天,采取攻势。尼克松1968年上台之后,就意识到了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,保持经贸往来的重要性,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中国参与,那就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和平。
而且,为了增加和苏联争霸中的筹码,也有必要和中国寻求和解。
当时的中国也因为面临苏联威胁的缘故,也有改善和美国关系的意愿。只是,毛主席的几次暗示,美国人都没听懂,遂于1970年国庆节和斯诺在天安门城楼谈话时明确说道:“如果尼克松愿意来,我愿意和他谈。”
当然,以当时的国际局势,不可能我们这边刚发出邀请,尼克松就直接坐飞机过来的。经过双方秘密沟通、交流之后,决定由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特使,于1971年7月9日~11日来中国进行秘密访问。
这是中美之间时隔20多年的交往,双方对此都很重视。
不过也正因为20多年没有沟通交流了,像尼克松、基辛格这样的美国高层对如今的中国感到有些恐惧。
恐惧来源于未知,他们担心到了中国之后,会不会被要求“磕头”。
虽然我们都知道,自从清朝灭亡之后,见官员磕头的封建糟粕就彻底进入了历史的垃圾桶。而新中国人人平等,毛主席更是有史以来个不是第一个喊出“人民万岁”的人,更不可能让这种封建陋习死灰复燃。
但是,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,产生了不必要的误解。
1971年的这次中美接触有个重要前提,那就是我们坚决要求美国人派代表来北京谈,而不是周恩来前往华盛顿谈判。
对红色中国毫无了解的尼克松和基辛格,完全不理解我们为什么坚持要求美国来中国谈,他们想来想去得出结论:这应该是出于中国“古老的规矩”。
那么说到中国古老的规矩,这些老外第一个会想到的是什么呢?
自然是“叩头”问题了。
西方人和中国大规模的交流在满清时期,但上来就因为“礼仪之争”闹得不可开交。比如顺治十年,沙俄使臣巴依科夫出使中国商谈通商问题,结果因为拒绝给顺治下跪,被遣反。直到康熙年间,双方经过商议后决定,俄国使团对中国皇帝磕头,中国大臣对沙皇画像磕头,这个礼仪问题才得到解决。
后来马戛尔尼访华的时候,也因为要不要给乾隆磕头的问题闹出了不小的风波。
如今中国一定要求美国派人去中国谈判,这件坚持国格的事情被尼克松和基辛格误解为了中国是“按允许外国使节拜会中国朝廷的古老规矩发出的邀请”。
又因为对中国缺乏了解,基辛格和尼克松才会误以为到了中国之后要磕头。如果中国是晚清政府,那基辛格到了中国之后自然不必理会“古老的规矩”,偏偏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军事强国,还有原子弹,这就不得不让基辛格感到头疼。
其实关于这件事情,如果尼克松和基辛格哪怕是问一问其他访问过中国的国家领导人,也会知道如今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。
但是,其他问题的可以问,如果专门跟其他国家领导人打电话询问,他们的外交人员到了中国之后要不要磕头的问题,那尼克松怕是得被人因为家笑话死。
为了避免到了中国之后,因为拒绝磕头办不成事。甚至被遣送回国,尼克松和基辛格专门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好几次,至于讨论出了什么解决方法,我们不得而知。
当地时间7月9日凌晨4点20分,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基辛格秘密乘坐飞机飞往了中国,并于北京时间12点20分抵达北京南苑机场。
飞机刚落地,基辛格等人突然鼓起掌,飞机上的中国工作人员也跟着鼓起了掌,祝贺这次旅程顺利。
当时在机场迎接的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,基辛格从飞机上走下来了后,他快步迎上前去跟基辛格握手问候,并说道:“欢迎你,欢迎你!”
虽然没有被要求“磕头”,但基辛格的内心仍然有些紧张。他知道,尼克松想要成为第1个见到中国的毛泽东主席的美国官员,所以自己这次来北京并不寻求见到那位伟人。但是如果见到周恩来总理的话,会不会让自己之前的担忧变成现实呢?
也正因为疑神疑鬼,下了飞机之后,基辛格的表情十分“忧郁”,也就刚见叶剑英时出于礼节笑了笑,然后脸上再也没有一丝笑容。
基辛格一行人被安排到了钓鱼台国宾馆6号楼居住。他们这边吃过午饭后不久就接到通知,周总理将于4点30分来钓鱼台国宾馆看望他们。
这让基辛格变得十分紧张,当4点30分他来到楼下等待时,“垂手站立,表情僵硬,紧张而拘束。”
红旗车缓缓停下,周总理大步走了出来。基辛格更加的紧张,僵硬的往前伸出来右手,唯恐有人呵斥他“磕头”。
很明显,中方人员根本想不到基辛格竟然会担心这么无厘头的事情,周总理看到基辛格的动作后,快步上前,伸出右手和基辛格紧紧的握在了一起:“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,二十几年来第1次握手。”
基辛格眨了两下眼睛,总算没有因为高兴而失态:“遗憾的是这还是一次不能马上公开的握手,要不全世界都要震惊。”
基辛格在北京停留了48个小时,其中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和周总理等人会谈,在这期间自然没有人要他“磕头”。相反,基辛格受到了极高的礼遇,当时中方人员甚至告诉他,如果需要,毛主席也可以和他见一面。
但基辛格谨记着尼克松“我要第一个见到毛泽东”的暗示,没能和毛主席会面。
回到美国后,尼克松眼见基辛格红光满面,似乎还胖了一些,就猜到他在中国过的不错。
基辛格也笑着说道:
“我长了5磅。给我们的待遇好得不得了。住在皇帝钓鱼的行宫里。根本不像我们事前担心的要磕头。”
